江西二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經典習題
發布時間: 來源:江西二建考試網 閱讀數量: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中標某環路立交橋工程,其中主橋為一座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跨越民心河,橋高30m,跨度為80m+136m+80m,箱梁寬14.5m,底板寬8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7.5m漸變到跨中的3.0m。根據設計要求,0號、1號段混凝土為支架澆筑,然后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法對稱施工,掛籃采用菱形掛籃。
施工項目部根據該橋的特點,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經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后實施。項目部在主墩的兩側安裝支架并預壓,施工0號、1號段,在1號段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在節段上拼裝掛籃。施工單位針對懸臂段高程設置提出了控制措施。
采用滿堂式碗扣支架,搭設完成后鋪設模板,鋪設時發現底模高程設置的預拱度有少量偏差,因此要求整改。
施工單位總部例行檢查并記錄了掛籃施工安全不合格項:施工作業人員為了方便施工,自行拆除了部分護欄和防拋網;電纜直接綁在掛籃上;工機具材料在掛籃一側集中堆放。
【問題】
1.本案例的施工組織設計審批符合規定嗎?說明理由。
2.補充掛籃進入下一節段施工前的必要工序。
3.簡述懸臂施工高程控制措施的主要考慮因素。
4.針對掛籃施工檢查不合格項,給出正確做法。
【參考答案】
1.不符合規定。
(1)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應經項目經理簽批后,必須經企業(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并加蓋公章后方可實施;
(2)有變更時,應有變更審批程序。
2.應補充的掛籃進入下一節施工前的必要工序有:①掛籃預壓;②綁扎鋼筋、立模;③澆筑混凝土;④施加預應力;⑤掛籃對稱前移進入下一節段。
3.懸臂澆筑段前端底板和橋面標高的確定是懸臂施工的關鍵問題之一,確定懸臂澆筑段前端標高時應考慮:(1)掛籃前端的垂直變形值;(2)預拱度設置;(3)施工中已澆段的實際標高;(4)溫度影響。
4.(1)不應擅自拆除安全防護設施,應按經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或拆除施工方案執行。應有供工人上下的安全梯。
(2)電纜不應直接綁在掛籃上,依據臨時安全技術規定敷設電纜線路,電纜應架空或絕緣防護措施,并懸掛“當心觸電”等警示標志。
(3)工機具使用后及時收回,材料不得集中堆放,施工受限時,應進行驗算并均衡堆放在兩側掛籃處。
背景資料
某熱力管線暗挖隧道,長1.4km,斷面有效尺寸為3.2m×2.8m,埋深3.5m。隧道穿越地層為砂土層和砂礫層,除局部有淺層滯水外,無須降水。
承包方A公司通過招標將穿越砂礫層段468m隧道開挖及初期支護分包給B專業公司。B公司依據A公司的施工組織設計,進場后由工長向現場作業人員交代了施工做法后開始施工。
施工后,B公司在距工作豎井48m時,發現開挖面砂礫層間有滲水且土質松散,有塌方隱患。B公司立即向A公司匯報。經有關人員研究,決定采用小導管超前加固技術措施。B公司采用劈裂注漿法,根據以往經驗確定注漿量和注漿壓力,注漿過程中地面監測發現地表有隆起現象,隨后A公司派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協助B公司研究解決。
質量監督部門在工程竣工前例行檢查時,發現A公司項目部工程資料中初期支護資料不全,部分資料保留在B公司人員手中。
【問題】
1.暗挖隧道開挖前的技術交底是否妥當?如有不妥,寫出正確的做法。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漿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應采取什么方法?哪些漿液可供選用?
3.分析注漿過程中地表隆起的主要原因,給出防止地表隆起的正確做法。
4.說明A、B公司在工程資料管理方面應改進之處。
【參考答案】
1.不妥。因為技術交底應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對分包人全體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技術交底資料應辦理簽字手續并歸檔。
2.不正確。砂卵石地層中宜采用滲入注漿法。漿液可選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
3.注漿過程中地表隆起,主要原因是注漿量和注漿壓力不合適。正確做法:注漿的主要參數不應根據以往經驗確定,而應進行試驗確定。
4.A公司應負責匯集施工資料,整理所有的有關施工技術文件,并應隨施工進度及時整理;B公司應主動移交分包工程的施工資料。
背景資料
某項目部承建的圓形鋼筋混凝土泵池,內徑10m,刃腳高2.7m,井壁總高11.45m,井壁厚0.65m,均采用C30、P6抗滲混凝土,采用2次接高1次下沉的不排水沉井法施工。
井位處工程地質由地表往下分別為在填土厚2.0m,粉土厚2.5m,粉砂厚4.5m,粉砂夾粉土厚8.0m,地下水位穩定在地表下2.5m處。水池外緣北側18m和12m處分別存在既有D1000mm自來水管和D600mm的污水管線,水池外緣南側8m處現有二層食堂。
事件一:開工前,項目部依據工程地質土層的力學性質決定在粉砂層作為沉井起沉點,即在地表以下4.5m處,作為制作沉井的基礎。確定了基坑范圍和選定了基坑支護方式。在制定方案時對施工場地進行平面布置,設定沉井中心樁和軸線控制樁,并制定了對受施工影響的附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線的控制措施和沉降、位移監測方案。
事件二:編制方案前,項目部對地基的承載力進行了驗算,驗算結果為刃腳下須加鋪400mm厚的級配碎石墊層,分層夯實,并加鋪墊木,可滿足上部荷載要求。
事件三:方案中對沉井分三節制作的方法提出施工要求,第一節高于刃腳,當刃腳混凝土強度等級達75%后澆筑上一節混凝土,并對施工縫的處理作了明確要求。
【問題】
1.事件一中,基坑開挖前,項目部還應做哪些準備工作?
2.事件二中,寫出級配碎石墊層上鋪設的墊木應符合的技術要求。
3.事件三,補充第二節沉井接高時對混凝土澆筑的施工縫的作法和要求。
4.結合背景資料,指出本工程項目中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是否需要組織專家論證,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編制開挖專項方案并報監理建設單位審批;對現場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進場機械設備的管理驗收,做好設計、勘測的交樁和交線工作,建立施工控制網并測量放樣。
2.墊木鋪設應使刃腳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符合起沉標高的要求,平面布置要均勻對稱,每根墊木的長度中心應與刃腳底面中心線重合,定位墊木的布置應使沉井有對稱的著力點。
3.施工縫應采用凹凸縫或設置鋼板止水帶,施工縫應鑿毛并清理干凈。內外模板采用對拉螺栓固定時,其對拉螺栓的中間應設置防滲止水片;鋼筋密集部位和預留孔底部應輔以人工振搗,保證結構密實。
4.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基坑開挖與支護,模板支撐工程。
基坑開挖深度為4.5米,未超過5米,不需要組織專家論證。
井壁總高11.45m,采用2次接高1次下沉的不排水沉井法施工,刃腳下須加鋪400mm厚的級配碎石墊層,并加鋪墊木,則模板高度至少為12m,模板搭設高度超過8m,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需要組織專家;論證。
背景資料
某公司中標一座地鐵車站工程,車站基礎全長約212m,寬度21m,開挖深度為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圍護結構為地下連續墻,采用鎖口管接頭;設三道φ609鋼管支撐。場地土層自上而下分別為填土、黏土和粉土地層。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m左右?;颖眰扔腥龡l需要重點保護的地下管線,其中一條橫穿基坑;東側基坑一倍開挖深度范圍內鄰近一座條形基礎的老舊房屋,開挖時如果變形過大對其結構安全的影響很嚴重;基坑南側鄰近一條市政道路。項目部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擬在基坑內側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按每250平方米一口管井布置。方案中的地下連續墻施工工序為:開挖溝槽→修筑導溝→開挖溝槽(注入泥漿)→清除槽底淤泥和殘渣→吊放接頭管。項目部編制了基坑監測方案,并且決定自行監測,監測方案由上一級主管部門簽字認可后實施。
基坑開挖至粉土時,由于地下連續墻接頭夾泥而發生滲漏,項目采取導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沒有效果;滲漏漸漸導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體出現明顯沉陷。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導致基坑坍塌。
【問題】
1.根據《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 120--2012,該基坑支護結構屬于哪一級?
2.對于橫穿基坑的管線應該如何處理?
3.本基坑至少需要布置幾處降水井?
4.方案中地下連續墻的工序不全,請補充。
5.項目部監測方案編制及審批過程存在哪些不妥之處?
6.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滲漏情況,項目部應采取什么措施?
【參考答案】
1.本基坑周邊有較多需要保護的建(構)筑物,尤其東側基坑一倍開挖深度范圍內鄰近一座條形基礎的老舊房屋。如果支護結構失效、土體過大變形對基坑周邊環境或主體結構施工安全的影響很嚴重,所以,基坑支護結構屬于一級。
2.對于橫穿基坑的管線,與建設單位、規劃單位和管理單位協商后可采取管線拆遷、改移和懸吊加固措施。
3.本基坑需要布置的降水井數至少為:212×21/250=18處。
4.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工序還有:鋼筋籠加工和吊放、下導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接頭管。
5.基坑監測方案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應由監測單位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需經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等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基坑周邊環境涉及的有關單位協商一致后方可實施。
6.由于滲漏已經比較嚴重,項目部應果斷采取回填土、砂或灌水等措施,然后再進一步采取應對措施,以防止險情發展成事故。
以上就是關于江西二級建造師習題的簡單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江西二建考試其它信息,可以登錄江西工程師考試網進行咨詢,關注下方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字獲取相關資訊解答
